王宗杰,男,32岁,现为西藏昌都市人民医院内一科主治医师,为陕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2012届毕业生,2012年他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藏的号召,踊跃报名,从咸阳来到平均海拔3500米的藏东小城——昌都。他在进藏工作期间,积极践行救死扶伤,实行人道主义精神,继承发扬“缺氧不缺精神,吃苦不讲标准”的实干精神,大力弘扬“团结奋进讲奉献,勤政为民谋发展”的工作作风,立足本职,克服困难,开拓创新,树立了援藏的良好风貌,展现了新时期医务工作者的光辉形象。
克服困难,兢兢业业。2012年7月毕业的第二天就来到了西藏,7月的昌都夜间仍然相当寒冷,更让人难受的是海拔近4000米的高原反应。他的高原反应在这批援藏队伍中是最重的,虽然预先有心理准备和防范措施,但仍有严重的头昏、头痛、憋气、胸闷、无食欲、全身乏力等症状。面对严重的生理心理不适应,毅然放弃了回家休息调养的机会,立即投入工作,边干边适应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昌都市人民医院的工作。
4个月后他报名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驻村维稳工作,担任驻村工作队副队长,在入村后3周时间完成了全行政村三个自然村103户的串户工作,有些时候1天只吃1顿饭,有些路只允许徒步,有些村民的房子去一趟就需要1天,在努力克服无电、无水、无信号的困难,一遍宣传党的惠民政策、先进思想,一遍承担着村医的角色,赢得了乡镇政府、村民的好评,1年后被评为“先进驻村个人”。
2018年2月对一位21岁武警战士的救治中,他与同事们、援藏专家们积极开展疑难病例讨论,该患者患有“重症肺炎、急性高原性肺水肿、脓胸”,在没有呼吸机、负压引流器的情况下,自己徒手制作简易负压引流器,在这颗年轻的生命站起来将鲜红的锦旗送到手中的时候,那是对于援藏使命的最好的见证。
团结汉藏干部及僧俗群众,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大文章。在临床工作中努力做好医疗服务工作,蠃得藏族群众的信任和爱戴,还不忘积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。在工作中他总能以自己率真豪爽的性格与藏族同事们打成一片,时常交心谈心,交换意见。对藏族群众则关心倍至,问寒嘘暖,务实地开展了医患沟通工作。辛勤地付出换来了汉藏僧俗群众的深情厚意,尤其是驻村结束时家家户户请客送行,广大群众都极力挽留,甚至连寺里的喇嘛也来献哈达,饱含深情地希望我们能留在高原。他的的辛勤努力,拉近了汉藏民族的距离,增进了情谊。
近7年的援藏工作,正是有了像王宗杰医师这样的人,为医疗卫生事业默默耕耘、兢兢业业、开拓进取和无私的奉献,才有了民族地区医疗水平的发展,才有了当地群众健康水平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高。在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奉献精神,他用自己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,践行了一名陕西中医药大学援藏队伍所具备的高尚品质,他无愧于白衣天使的亲昵称呼,他无愧于陕西中医药大学的重托,他是陕西中医药大学的骄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