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13日下午,医学心理学教研室集体备课研讨于5号教学楼4楼党团之家举行。校级督导王孟琳、院级督导任晓梅及任课教师黄佳敏、吴恺、张畬参会,吴恺主持。
青年教师黄佳敏以“临床案例如何融入课堂教学中—基于心身疾病内容的研讨”为主题发言。介绍了《医学心理学》课程,指出“学生理解心身疾病抽象概念有困难,且该章节涉及多学科知识,对学生整合知识要求高”的现实问题,并从教学理念与目标、内容分析、学情分析、课程思政、教学过程与方法、教学效果考评与反馈这六方面详细阐述。强调授课要引入大量临床实例,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临床实践能力;通过创新教学手段和环节,如小组讨论、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兴趣,培养同理心和关爱意识,强化整体医学观念;同时引入BOPPPS模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,并创新考评与反馈模式,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估学习效果。
随后,任晓梅、吴恺和张畬就心身疾病教学发表看法。他们认为课堂知识与临床实际结合很关键,案例能激发学生兴趣,但要注意选择和针对性。针对心身疾病章节跨学科问题,分享经验,提出讲解案例时要区分生理疾病和心身疾病在病因、诊断、治疗上的不同,突出心身疾病特殊性,尤其是心理社会因素相关的病因分析和治疗手段。还提到因学时限制,医学心理学各章节教学要注意内容选取,针对性采用BOPPPS教学模式。
最后,校级督导王孟琳指导教研室工作。他对黄佳敏的授课形式、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等举措表示认同。同时也指出改进方向:一是注意内容选取,对于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章节采用案例教学法;二是基础知识章节要扎实讲授,保证准确精细;三是考虑学生专业背景和学时,动态调整案例结合BOPPPS模式的教学法;四是注意临床与心理知识融合,把握联系、应用和区别点;五是授课教师要加强临床等相关知识学习,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保证教学质量。
本次研讨对《医学心理学》心身疾病教学有指导作用,对课程其他章节和教研室其他课程建设也有引领作用。医学心理学教研室将参考意见建议,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,提升本科教学质量。